荆州地处江汉平原,每年有大量秸秆产生,今年3月,荆州市政府决定划定城区秸秆、垃圾禁烧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今年的秋收已经过去了,荆州的禁烧成果如何呢?
近日,记者来到荆州区川店镇李家场村,在六组村民焦启文的农田里看到,他家六、七亩稻田的秸秆经过收割机粉碎之后,实行地还田。一眼望去,没有燃烧的痕迹。而在去年同时期,为省事图方便,去年时,他一把大火把田里的秸秆全部烧掉了。
焦师傅从“主动烧秸秆”,到“主动禁烧秸秆”,可以看得出来,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焦师傅这种思想的转变又是怎样引起的呢?据了解,今年3月份,荆州市政府划定了城区秸秆、垃圾禁烧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烧区范围为:荆州市城区规划范围——北至海子湖,南至长江,东至南北渠,西至引江济汉渠,面积为480平方公里;禁烧区实行区、乡、村三级联动防控网。市政府与城区各禁烧区签订责任状,实行秸秆禁烧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各区政府和管委会担总责,乡镇落实,村直接管理,建立一条区包镇、镇包村、村包组包农户包田块的责任和落实链条。
虽说划定了禁烧区,但当时,大家可都没有在意,甚至村民焦师傅也没把它当一回事。不过实行禁烧管控后,更加严厉的措施随之而来。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与村民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对于发现烧秸秆的,按照规实施处罚,另外秸秆禁烧与村民粮田补贴直接挂钩。如果村民烧一亩田秸秆,不要处罚几百元,而且一百多元的粮田补贴款也拿不到。相反,如果不烧秸秆,除了粮田补贴可以正常发放外,还能拿到每亩20元的补贴款。
除了各级政府的层层落实外,环保部门还采取飞机巡逻、与地面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对上万亩农田实行监控。今年秋收以来,川店镇李家场村、马山镇城河村都没有发现燃烧秸秆的情况。当然,堵疏结合才能更好的治理秸秆的问题。以前在秸秆处理上,村民也是无能为力才采取焚烧秸秆的行为。因为捆绑回收太费工时,算回收也找不到秸秆收储站。再之收割机没有安装粉碎装置,秸秆还田难度大。一旦秸秆无法及时处理,直接影响下季作物种植。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采取更环保的方式处置秸秆,政府多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对这些秸秆进行消化。一方面是秸秆粉碎还田,另一方面是秸秆变废为宝。为促进秸秆粉碎还田,荆州在秸秆禁烧区实行农机准入制,普及农作物低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为此,荆州将农机购置补贴向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倾斜,收割机新安装切碎装置给予30%的资金补助。秸秆粉碎后,农民通过播撒腐蚀生物肥,这样,在下季种植时,这些烂在田里的秸秆能作为一种生物肥促进作物生长。
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上,政府也想了不少办法。目前,荆州已吸引万华生态板业公司、凯迪电厂等企业进驻生产,并计划引进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企业,丰富秸秆综合利用渠道。企业投产后,秸秆收储又成了难题,为此,荆州市出台了具体的措施:对加工规模在每年1万吨以上的秸秆收储站,建一个奖20万元,运营后每年奖励10万元,吸引众多秸秆收储商加盟。秋收前夕,6家新建秸秆收储站在城区建成。城区秸秆收储站增至9家,秸秆收储能力提升至每个收割季10万吨。
村民如果将秸秆运送到秸秆收储站,每吨可赚300元左右,如果有贩子上门收购,价格在80到100元之间。这样,村民可把秸秆变废为宝。
通过“堵”和“疏”并举,让禁烧区的村民们环保意识得以转变,秸秆禁烧成果正显现出持久效应。据市禁烧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20%,秸秆还田率接近80%。荆州秸秆禁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