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小区多为开放式小区,独门独楼,四通八达的环境,让外人可以随意进出,这也给小偷可趁之机。虽然小区每个楼栋装有防盗门,家家户户装了防盗窗,可是对于小偷还是防不胜防。
“我们这里常有小偷光顾,不少住户都损失惨重。”家住荆州开发区季家台社区荆棉宿舍的赵姨妈说,小区出口多,想逮住小偷也不容易,他们可以轻易溜走。
像这样的入室盗窃案,在城区老旧的开放式小区还有很多案例。一些老小区成了偷盗重灾区,频繁入室盗窃让居民们住得没有安全感。没有物业、没有热心居民牵头,小区设防也是一个幻想。
问题二:基础设施老化下水道频繁堵塞
许多老小区的建设年代较早,设计标准低,常出现路面破损、下水道堵塞等现象。尤其是老旧小区的下水道管网口径小、老化破损,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小区居民们的正常生活污水排放量。
上个月,沙市区板桥社区三纺宿舍的一处下水道堵塞了将近一个月,漫溢出的污秽物四处横流,臭气熏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后来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的奔波协调,跑了半个月才将堵塞的下水道疏通、维修好。
由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每次遇到下水道堵塞这样的问题时,居民都会找到社区来,但社区也没有用于基础设施维修的资金,因此小区一旦发生类似下水道堵塞的事,维修的费用能靠居民自发筹集。
问题三:停车位小区交通拥堵
老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考虑了基本的居住功能,没有设计车库,也没有规划足够的停车位。随着私家车的增多,由抢车位引发的邻里纠纷逐渐增多,停车难成了老式小区挥之不去的痛。
在凤台小区,停车让居民和社区头疼。由于没有停车位,居民能将车停在路边,再加上一楼的商铺在外摆摊,一到晚上社区里的通道被堵死,影响居民出行。
虽然开放式老小区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有些社区经过探索找到较好的老小区管理思路。
沙市区滨湖社区洪垸二区实行的封闭式简易物业管理模式是其中之一。对小区实行封闭、成立业主委员会,这种方式既破解了小区物业收费难题,也让老小区找到了自己的管家。
洪垸二区属于散居型小区,共有27栋楼,800多户居民,2000多人。去年实行简易物业后,现在每天早晚,小区保洁员都会在辖区清扫卫生,整个小区的卫生绿化程度堪比花园小区。
该片区网格员叶微微介绍,自2011年小区拆违后,便对辖区所有下水网管进行疏通,完善了绿化设施,新增雨水井,改造楼梯间的泥巴路,硬化水泥路,铺高人行方砖,并在主要通道口安装了16个监控录像探头。
为了推动小区管理的长效机制,社区在去年选举成立了洪垸二区业主委员会,其中设有主任3名,委员9名,负责管理辖区的治安、卫生等事务。
同时还将原来的开放式小区因地制宜改造成封闭式小区,封闭了小区所有通道,修建了透明围墙、3个警务室1个综治维稳站,整个社区留三个通道供居民进出,便于简易物业管理的实施,并配备6名保安24小时值班。
根据自身情况,洪垸二区还对辖区内的空间合理规划成停车位。“小区的简易物业管理经费除了政府扶持外,我们还会收取小区居民车辆占道的停车费,每辆车每月40元,这些都会用来当作小区的物业管理费。”叶微微说。
自从将小区改造成封闭式小区后,再加上社区志愿者的维护监督,小区盗窃率大大降低了,环境卫生一点也不比那些新建的物业小区差。
今年,滨湖社区洪垸二区实行的简易物业小区管理方式,或许会让更多老小区感受到找到管家的喜悦。近日,沙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胡宁告诉记者,今年沙市区共有11个老小区纳入简易物业管理改造范围,政府投入了500万元对这些老小区进行改造。
这11个社区为立新塔桥小区、荆襄河塔桥小区、洪垸小区、江津小区、长港路社区东片小区、植物园社区南片小区、工农村社区谢家台片区、工农村社区刘家台片区、板桥社区、肉联路社区和红星路社区内配小区。
拆除违章建筑、安装透视围墙封闭小区多余出口、铺设排水管硬化道路、增加小区绿化面积、安装监控设施等,在推行简易物业前,这些小区将进行一次硬件大升级。从4月开始,这些小区陆续动工改造,截至7月底,已经有6个社区完成了硬件改造。
“城建部门负责硬件设施建设,街办负责落实,社区出台管理方案。”胡宁说,改造后的小区要实现有治安防范、有清扫保洁、有绿化养护、有物业维修、有停车管理基本的要求。
在老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有“请进物业公司”和“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自我管理”两种方案,胡宁说社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管理方案。“将相对集中的社会型散居小区进行封闭管理,主要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滨湖社区的成功试点,破解了老小区管理难题。在这种管理方式逐步完善后,今后将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