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石桥、 长廊、 凉亭、 溪流、 汀步星罗棋布, 仿若水庭院; 屋内冬暖夏凉、热水自来、 通风明亮, 自在享受惬意生活。承载这样的生活理想的建筑, 被称之为 “绿色建筑”, 它正走进荆州普通市民的生活中。
市节能装饰办介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大限度地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为促进我市城乡建设绿色、 循环、 低碳发展, 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出台 《荆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称 《方案》)。《方案》 明确了我市 “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 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A 五年新建绿色建筑100万平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城市绿色建筑要占到整个城市建筑的80%以上。我市绿色建筑起步于2012年, 根据 《方案》,“十二五” 期间, 全市新建绿色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
为实现荆州的 “绿色” 目标, 我市将以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和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为抓手,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案》 中明确: 自2014年起, 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 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全市范围内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房地产项目在土地出让、 规划许可中明确绿色建筑指标要求, 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自2015年起, 全市大型公共建筑开始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鼓励市城区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此外, 我市将抓住城市新区建设机遇, 将沙北新区、 荆北新区、 海子湖片区打造为绿色生态城区。《方案》 要求, 三大片区要按照绿色生态发展要求规划、 建设、 管理, 组织编制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建立包括绿色生态比例、 生态环保、 公共交通、 可再生能源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 水资源利用、 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 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 开展绿色建筑生态示范城区建设。鼓励县市新区和重点镇按照绿色生态理念规划建设。
B 53万平米既有建筑将节能改造
实现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不止新建建筑要“染绿”,还要将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3万平方米。
《方案》要求,结合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开展以空调、通风、照明、热水、外墙和屋面保温等为重点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对项目按节能量予以奖励。以更换节能门窗、增设外遮阳、改变自然通风等为重点,结合旧城改造、环境综合治理及住宅平改坡、维修加固,开展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对于新建建筑,要严格实施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从规划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管和验收备案管理几个环节严格把关。据悉,自2014年起,市城区新建居住建筑执行《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5年,各县市城区新建居住建筑开始执行《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代替天然气、煤、石油等资源,是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我市目前正全力创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根据《方案》,计划到2015年末,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要达到380万平方米,使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民用建筑中基本实现规模化应用。
同时,我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5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初步建成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并与省级平台对接。
C 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为切实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案》要求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住建委、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分别从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管理、建设条件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其中,市住建委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提出建设条件时,要明确项目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绿色建筑标准、可再生能源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具体要求,加强对设计、图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的监管,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产品及绿色建筑重点技术。
市财政局整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省建筑节能以奖代补资金和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基金,作为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配合住建部门积推荐符合条件的绿色生态示范镇、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申报国家和省绿色生态示范区。
列入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的项目,将优先纳入重点工程项目实行“绿色审批”。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评优及相关示范工程评选中,将优先推荐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志的项目。对实施绿色建筑成效显著的企业,在其资质年检、资质升级、醒目招投标中将按规定给予免检、优先和加分等奖励。
D 绿色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走进佳境上城小区,7栋高层建筑从表面上看与其他建筑并无多少区别,但实际上,它们的内核是以低碳技术为支撑。项目通过采用保温墙体材料、断桥彩铝中空玻璃、太阳能热水器供水、雨水收集系统等实现了绿色、循环、低碳。
佳境上城小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遵循国家建筑节能和再生能源应用设计标准,项目竣工后,经能效测评,节能率达56%以上。2012年,佳境上城被国家建设部评定为1星绿色建筑。这是我市绿色建筑,同时也成为我市绿色建筑的示范项目。
佳境上城项目开启了我市绿色建筑事业的征程。3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为建筑插上“绿色”翅膀,绿色节能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使用了保温墙体材料和中空玻璃,房子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不需整天开启空调,每天需开启几个小时,室内感觉很舒适了”提起佳境上城的“绿色福利”,居民张女士赞不绝口。
佳境上城绿色建筑项目的成功,是我市绿色节能建筑工作的一个缩影。
市节能装饰办主任杨建雄介绍,目前我市共有7个绿色建筑项目,包括佳境上城、金江宝坻、未来馨居、万达酒店、万达购物、万达华府、石人民医院等。其中有4个1星绿色建筑、3个2星绿色建筑。另外,荆州绿地之窗、楚都御苑等项目,正在积申报绿色建筑星级标识。
2012年,我市开始推广节能建筑,当年完成7万平方米,超出计划任务4万平方米;2013年,我市绿色建筑推广得到跨越式发展,完成56万平方米,超出计划任务49万平方米;今年1至6月,已完成30万平方米。目前,市节能装饰办正在积取楚都御苑33万平方米申报省级绿色建筑集中示范。
这一组组数字反映了我市3年来绿色建筑工作取得的成绩。杨建雄说,我市绿色建筑推广工作在全省地市州中起步较早,工作成绩也较为显著。别是2013年,我市绿色建筑面积总量远远超出目标任务,除去武汉,排名地市州。2013年,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在省政府对“十二五”节能任务的考核中也取得四名的可喜成绩,并在全省勘察设计与建设科技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E 政策保障助建筑“染绿”
为推进绿色建筑工作,我市给予了充分的政策保障。
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高老百姓居住舒适度。2013年,市政府印发《荆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荆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导小组”。
市财政和市住建委印发《荆州市城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的同时,专门提出对取得绿色二星及以上标识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在原补助标准基础上额外奖励5%,大地提高了示范项目申报绿色星级的热情。另外,还出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区房地产市场管理若干意见》、《关于实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制度的通知》等配套文件。
根据国家、省、市等建筑节能法规,我市从城市规划管理、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质量监督等方面,对建筑“染绿”进行专项规划、验收、监管,构建起一个层层把关、闭合管理的绿色节能监管系统。对凡未按相关规定设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一律不予通过图审、节能告知性备案和施工许可。2013年,在日常监管中,发现2个居住建设项目未按设计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经整改,两个建设项目均重新按设计要求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
F 绿色工程百姓受益
“住房是关系到人的一生的事情,老百姓肯定希望自己的住房舒适、健康。”杨建雄表示,给楼房“染绿”、改造高耗能既有建筑、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正是满足百姓这一需求的利民工程。
作为社会三大能源消耗行业之一,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节能已经成为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杨建雄说,推进绿色建筑,实现生态城市发展,已成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总体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以佳境上城为例,小区实施节能方案后,每年节水14.354万吨自来水,节电160.119万千瓦时,综合节能809.4325吨标煤。“热水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供应,小区路灯也是通过太阳照亮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不用积蓄的雨水营造微型水景观,并用之于灌溉绿地、浇洒道路、公共区域保洁等。这些节能措施带来显著的节水节电效果,并且为居民创造了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佳境上城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