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房网
您当前位置:荆房网>荆州楼市>小编说房

国资委要求16央企建设保障房 期冀打破房价坚冰

2011年05月07日 14:50     小编:     中国广播网|0     点击:1541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这是政府的庄严承诺,由于目前房价一直没有松动,保障房建设也被视为终打破僵局的利器。

  时间已经过去了5个月,保障房建设目标能否实现?面对资金、土地、利润等挑战,很多民营房地产商对保障房市场目前仍存观望之态。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央企积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那么,央企先行能否在保障房市场掀起波澜?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办副主任苏贵锋介绍,本次《关于积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的“有关企业”指的主要是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而非已经退出房地产行业的央企。

  苏贵锋:比如中粮、中国中化集团,它们都主业在做,还有保利、华侨城集团都可以做,这里面做的好的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

  据了解,央企在保障房建设上,占全国保障房销售面积的13%。而在《通知》中,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抓住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融资、税费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的机会,将保障性住房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更直接地说,是希望央企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苏贵锋:国资委要求有关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质量、信誉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

  今年中央提出,在去年580万套的基础上,今年保障房开工目标为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

  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建设进度能否保证;二是资金来源怎么解决。由于建设进度是死命令,因而可以突破的地方在资金上。

  中国之声约观察员马光远:因为我们现在整个的资金来源构成应该是中央每年拨发一部分钱,但这一部分钱占的比例非常少,二个呢,主要的承担主体实际上是政府,但是对地方政府来讲的话,它的明确的规定是在土地出让金的10%要拿出来建保障房,但是这一块即使10%,我们算一下去年2.7万亿,拿出10%也是2700亿,但是我们知道今年一千万套的保障房,差不多大家测算的需要的建设资金量在1.3万亿到1.4万亿之间,也是说这个缺口是相当大的。

  在一些专家看来,央企更加深入地介入保障房开发和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陈晟表示,国资委此时出台这一政策,无疑是要让央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从而真正实现平抑房价的作用。

  陈晟:应该说央企也是存在着一些红利的,是它没有进行分配,我觉得让它们承担一些建设的话也是对它们履行社会责任,包括央企作为国家控制的企业在整个从大的环境的收入再分配或者是居住的矛盾的缓解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

  房地产市场调控风暴愈演愈烈,但保障性住房市场似乎风平浪静,不过,由于保障房建设的利润微薄,很多民营房地产商目前都存观望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资委下发通知,能否促使央企尽快进军保障房建设市场?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去年与中房集团合并后,具有了房地产开发资质,也开始涉足保障房建设。《通知》下发后,中交集团新闻发言人、企业文化部部长杜胜熙告诉记者,他们对此十分关注,正在按照《通知》做出规划。

  杜胜熙:目前我们中交集团主要的有在南京、南宁等地方有在建在售的项目共6个,投资了大概60亿元,在建在售的这些项目大概200万平方米,我们的所属的设计施工企业都参与了这些项目,我们今后将再进一步研究,动员集团的各方面力量积参加这方面建设。

  然而,杜胜熙也坦言,他们进行保障房建设主要还是出于社会公益目的,盈利方面并不乐观。

  杜胜熙:因为保障房建设目前中央也高度重视,从我们本身来讲也是一个民生工程,所以作为央企参加这个事主要还是从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来参与,保障房建设和一般的商品房或者是真正的房地产项目相比利润确实是从现在预测看不是很好,作为央企能通过自己的内部消化和精细的管理取达到一定的预期的经济效益可以了。

  有券商数据表明,保障房的净利润率大约4%-6%,由于保障房的售价与商品房相比较低,房地产开发商更倾向于开发后者。在必须要大量供给却难以指望社会力量一拥而上的情况下,寄望央企恐怕是的选择。

  那么,如何来激励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热情?

  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陈晟建议:如果在机制创新上,包括一些在分配的创新上如果能够做的更有效的话,那么它可以降低销售成本或者一些财务成本,甚至有些企业在我们所说的退二进三的土地的获取方式上进行一些尝试的话,它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的,所以可以在施工管理上、制度创新上,包括财务控制分配制度上可以做一些更多的尝试。

  而在中国之声观察员马光远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更要在土地制度问题上下功夫,要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

  马光远:我想这个利益能从土地上去想方设法的,通过降低地价等等的土地转让方式改变来做出这种空间,二点我们的税收政策还要做更大的让利空间,我们的财政政策对于保障房建设,包括盈利税有了一些优惠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本身还不足以让各个方面看到一个很大的盈利,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够有一个长效的机制,能够有一个确保参与各方的利益的安排。

分享到:
获取优惠